為達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使用 Chrome、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。

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
晴時多雲

    限制級
   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。
    根據「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」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,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,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。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(TICRF)網站:http://www.ticrf.org.tw

    手術後頭髮掉不停!醫師授「4方法」改善 營養補充一次看

    黃軒分享了「4個方法」,來改善手術後的落髮。示意圖。(資料照)

    黃軒分享了「4個方法」,來改善手術後的落髮。示意圖。(資料照)

    2025/05/08 23:59

    陳定瑜/核稿編輯

    〔即時新聞/綜合報導〕除了換季跟天氣變冷時,很多人經歷重大手術後,也會出現大量掉髮。對此,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,這在醫學上稱為「手術後的休止期落髮(telogen effluvium)」,並分享4個改善方法,包含補充營養、減少心理壓力等。

    黃軒今(8)日於臉書粉專解釋,為什麼大手術後容易掉髮?首先,這是「壓力性掉髮」,也能當成身體的「重啟警報」,因為手術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巨大壓力,這不只是心理上的壓力,更包括麻醉藥物的影響、手術失血與創傷、疼痛與失眠等,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大量的壓力荷爾蒙,例如皮質醇等,讓原本在生長期的毛囊「提前進入休止期」,才導致術後的2至3個月,會開始大量掉髮。

    再來是「營養不良與修復優先」,由於術後的病人經常面臨食慾差、吃不下,或營養吸收下降,甚至身體會將蛋白質、鋅、鐵等營養,優先用於癒合傷口和修復器官,而導致頭髮被「邊緣化」,營養不夠自然就掉得多。

    同時也是「發炎與免疫系統波動」,黃軒說明,大手術後常伴隨的發炎反應,讓免疫系統在短期內處於高警戒狀態,這也可能導致毛囊受到「錯誤攻擊」,類似自身免疫性的落髮。最後為「藥物副作用」,手術後使用的藥物,例如抗生素、抗凝血劑、止痛藥,尤其是嗎啡類的,皆可能對毛囊有抑制作用,使其加速掉髮。

    至於要如何解決手術後的大量落髮,黃軒提到,「耐心等待」,通常6至9個月後,頭髮就會自然恢復;「補充營養」,像是高蛋白食物、鐵、鋅、維生素D與B群等;「減少心理壓力」,放鬆身心,能促進毛囊修復;「必要時就醫」,如果掉髮持續超過1年,就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。

  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    圖
    生活今日熱門
    看更多!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

    網友回應

    載入中
   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,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。
    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