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達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使用 Chrome、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。

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
晴時多雲

    限制級
   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。
    根據「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」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,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,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。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(TICRF)網站:http://www.ticrf.org.tw

    台灣黑熊力鹿克自由了!野放2年衛星頸圈自動脫落 活動軌跡全都錄

    力鹿克項圈脫落的地點在台東新武部落後山一處懸崖下方,當地是低海拔次生林,食物豐富度高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項圈脫落的地點在台東新武部落後山一處懸崖下方,當地是低海拔次生林,食物豐富度高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2025/05/08 16:34

    〔記者花孟璟/花蓮報導〕花蓮縣卓溪鄉一處苦茶園2年前的5月台灣黑熊「力鹿克」誤中陷阱,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成功救援野放,脖子掛上研究用的衛星發報頸圈,經過近2年的衛星追蹤,發現牠活動範圍廣達250平方公里,項圈上月底依設定自動脫落。花蓮分署說,頸圈脫落也代表力鹿克「徹底自由了」!

    花蓮分署說,根據衛星回傳資料顯示,力鹿克在2023年6月野放,前9個月的活動範圍多於花蓮台東縣界以南、新武呂溪以北的天然林區,去年3月24日首次跨越新武呂溪、南橫公路,之後穩定在新武呂溪以南、紅石林道以北的區域、介於海拔500到1500公尺間的中低海拔山區活動,範圍廣達250平方公里。牠經常穿梭於新武部落、初來部落後山的原住民保留地周邊,雖多次接近部落生活環境,幸多為短暫通行,未出現干擾行為,展現黑熊對多樣棲地的適應力。

    2023年5月2日,卓溪鄉部落族人巡視山上海拔337公尺苦茶園,發現茶園旁有黑熊身影,察看發現黑熊誤中套索陷阱,主動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。力鹿克經救援、送往台東池上野灣動物醫院照顧恢復,6月12日野放回歸山林,脖子也掛上研究用的衛星發報頸圈。

    花蓮分署指出,衛星發報器電力約2年用罄,今年4月30日設定頸圈自動脫落,衛星訊號沒有再移動,5月5日林保署派員到台東新武部落後山尋找,在一處峭壁下方找到脫落的頸圈,確認力鹿克已恢復自由。林保署說,頸圈脫落地點是林相豐富的次生林,包含青剛櫟、太魯閣櫟等多樣黑熊食源,顯示這裡應為他覓食與棲息的理想環境。力鹿克累積的軌跡資料,有助於瞭解台灣黑熊的空間利用與生活習性,也有助於在地居民對黑熊的更多認識,期盼打造人熊和平共存的友善環境。

    黑熊力鹿克野放時籠門打開,牠探頭出來查看環境後迅速消失在山林中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黑熊力鹿克野放時籠門打開,牠探頭出來查看環境後迅速消失在山林中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在台東山林很活躍,去年也推進到南橫公路以南至紅石林道之間山區活動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在台東山林很活躍,去年也推進到南橫公路以南至紅石林道之間山區活動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在野放後,活動範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,主要在台東地區山區活動,密密麻麻的軌跡紀錄顯示活動力很強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在野放後,活動範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,主要在台東地區山區活動,密密麻麻的軌跡紀錄顯示活動力很強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兩年前由林保署野放,耳朵有綠色耳標、脖子上掛衛星頸圈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兩年前由林保署野放,耳朵有綠色耳標、脖子上掛衛星頸圈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項圈脫落的地點在台東新武部落後山一處懸崖下方,當地是低海拔次生林,食物豐富度高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項圈脫落的地點在台東新武部落後山一處懸崖下方,當地是低海拔次生林,食物豐富度高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項圈脫落的地點在台東新武部落後山一處懸崖下方,當地是低海拔次生林,食物豐富度高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力鹿克項圈脫落的地點在台東新武部落後山一處懸崖下方,當地是低海拔次生林,食物豐富度高。(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)

  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    圖
    花蓮縣今日熱門
    看更多!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

    網友回應

    載入中
   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,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。
    OSZAR »